为您提供:山东莱芜莱城区寨里镇寨里南村最近的花圈店
寨里南村花圈店,专业提供寨里南村网上订花圈,寨里南村花圈店送货.定购花圈订购,预订花圈,送花圈服务,各种丧事花圈山东莱芜莱城区寨里镇寨里南村花圈店创办于2000年。目前在全国已经设立超过5000家直营及配送商.山东莱芜莱城区寨里镇寨里南村花圈店专业代送寨里南村鲜花花圈,负责写挽联条幅。专业花圈免费配送服务,白事花圈,丧事花圈,殡葬花圈,悼念花篮,葬礼花圈,现做现送,2h闪电送达.11品牌老店,追思故人,深切缅怀,寨里南村花圈店已有近16年的工作经验,坚守着准时,守信,保证质量,为您送去无限的哀思!
寨里南村最近的花圈店服务项目:提供网上订花送花、鲜花、蛋糕、花篮、花圈、果篮,公仔,巧克力,绿植,会议用花,展会用花,节日用花等订购,您只要通过网上下好订单,我们会安排寨里南村附近连锁花店及时送出,并由总部提供售后服务。为保证客户的利益,所有的商品订购流程均在本网站统一完成,多谢!
配送范围:
订货流程:
浏览商品→点击购买→注册或直接购买→填写订单→选择支付方式--成功提交→配送店按您要求送货上门
注意事项:
1、寨里南村市区可以做到最快3小时送货上门(郊区需另外加收运费),但请尽量提前24小时订货,以保证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安排送货。
2、正常配送时间为:8:30—21:00(乡镇晚上不配送),17:00以后订购的商品系统会转到第二天安排!
3、每张订单的确认、配送和收货人签收状况,送货人可在每个环节查询自己的订花状态。
4、寨里南村市区免费送货上门,寨里南村乡镇需加收路费(30-80元)部分乡镇及郊县仍无法送达,订购之前提跟客服联系
您现在的位置:
山东 >
莱芜 >
莱城区 >
寨里镇 >
寨里南村
配送范围:
寨里南村简称寨南,距莱城西北22.5公里。东北连寨东村,西北与寨西村交错,南临汇河及涝坡村,河南与卞官庄,刘大下相望,东接西留村。全村有10个生产组,1075亩地,1100口人。
建国初期,属寨里乡(辖寨里四街),称南点、南村或南街;1955年合作化时,村内办起三个初级社:联村社、前进社、中心社:1957年,合作化热潮时期,三社与寨东村的初级社合并,成立中华高级社;1958年寨里人民公社成立,寨里四街合并为寨里营,下设八连,吃食堂;1960年,寨里营又分为寨东、寨西两个大队;经历了三年的生活困难时期,1961年底,寨东又分为东、南两个大队:1985年,公社改镇,寨南大队改为寨里南村。
寨南村因处寨里街的南部而得名。汇河流经村东折转南去,自然条件优越。村中公路“三纵”、“两横”,四通八达。昔日盛产大马,以颜色白、纤维细柔著称,远销国内外,设在村南的麻点曾是当时泰安地区的出口加工基地,今为姜蒜之乡,“寨里三辣市场”名闻全国。
村中现有11姓,张、王、刘三姓户数人口较多.,程、赵、曹、贾、周、马、苏次之,近年又迁入郑、亓、崔三姓。
寨南村民以农为主,在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斗争中发展经济,逐步走向富裕之路。
全体村民在以王有龙为主的支部村委的带领下,在“农业学大寨”时期,寨南大队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将西南大片土地扒高填低,硬是双手以简陋工具,白天大干晚上挑灯夜战,不走亲串友,不赶集上店,不过节日,提出口号“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包子再下手”。干群个个肩膀红肿手脚起泡嘴唇干裂起皮,没有叫苦的,落后的,硬是将村南坡整成一大片平地,这是南村人民心血的结晶。整平土地300多亩,打机井15眼,修灌渠300余米,修机耕路8000余米,高岗旱田全部变为水浇地,做到路成网、田成方。
此后陆续整平了家东大片土地,寨南大队紧靠汇河,既得其利,也受其害。1974年前,每逢大雨河水暴涨,洪水泛滥成灾,吞没东大洼和南洼嘴子良田,几乎每年都发生:1957年初秋,暴雨连降,东大洼一片汪洋,洪水漫过了村东石崖坝子的一半,拍击着南圩子墙,并经玉皇阁倒灌至村北低洼地带,把寨里街分割成几片孤岛。寨南和所有沿河村庄损失惨重。这次大水仅小于民国三年特大洪灾。
1974年冬,公社党委决定彻底根治汇河。-赵祉善亲临治河工地,安营扎寨。适逢严冬,冰封土冻。全社民工用钎凿镐镢掘起冻块,肩抬车推,硬是疏通了河道筑起了河堤。以后,寨南大队在河堤上植树造林,从留村河口到涝坡庄边5华里堤内沙滩造田140多亩。寨南大受益,摆脱了水患,绿化河堤使其变成绿色长城,大片沙滩变成了良田。
1978年,寨南大队用北坡良田换回原属公社“战山河”地,并把该片地承包到户,给全公社带了个好头。1982年,寨南大队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开。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社员生活显著改善。
“小麦流金玉米黄,池满瓮溢皆存粮”。联户承包让寨南村民告别了少吃、缺穿的日子。以前农作物的种植比较守旧,“下了关东再回来,杀了大马种白菜”,这句关东老客的俗谚正是真实写照。
寨南人思想解放,姜蒜种植起步较早,到20世纪80年代初仍实行计划种植。小麦染了“全蚀病”,村委争取公社同意冲破计划,将小麦地改种其它。村委成员分工包队,程德芳包三队,他与队长赵灿富、程海芳等全体队干部取得社员一致同意,引种了杂交蒜,试种生姜,收益高于大马。1982年,程海芳、张永芝等人开始在大片田里种植大蒜、小姜,产量产值均成倍增长。次年,他们又从孤山子引来大姜。尔后,又采用姜蒜盖膜使产量提高四成以上。三队的经验,吸引了全村村民,从此姜蒜成了主要作物。三四年的时间,寨南村的姜蒜种植由南坡的黄土地推广到东坡的砂土地。
“姜疯子,梨傻子”。1997年,大姜价格疯长,每市斤达10元以上。寨南人也因此而发了“辣财”。“守着寨南莫夸富”,寨南人有钱远近闻名。寨南的致富经验迅即传到周边村庄,波及全镇。
20世纪80年代中期,寨里姜蒜市场由小而大。1993年春,镇政府和寨南村联手,建“三辣市场”,总面积约80多亩。四周场内均可通行大小车辆。场内道路“纵二”、“横二”。桥头建市场大门,门楣横书“寨里三辣市场”六个大字,欢迎南来北往的旅客商贸。这是莱芜最大的姜蒜购销点,也是省内最大的姜蒜购销基地之一。整个市场购、销、洗、装、转运一条龙,特别是三八日大集,四外八乡的农民或小车推或汽车拉,向这里云集;天南海北的客户或三轮或“大货”“集装”来此购货。人来车往,熙熙攘攘,一辆辆满载大姜、大蒜的货车从这里驰往全国各地,走出国门。
葱辣蒜辣大姜辣,汇阳寨里辣天下。“寨里三辣市场”远近驰名。
建“三辣市场”的同时,“寨里劳务市场”也叫“短工市”恢复。南起卞官庄经济园,向北过汇河大桥,沿“三辣市场”至寨里中心大街,约二里许。干短工的大多是南岭和北山的男女青壮年。出姜的季节,他们天不亮就赶到这里。最多时能到五六百人以上。一般到7点后罢市。寨里桥头的短工市是莱芜最大的农村劳务市场,其范围涉及周边乡镇,既缓解了农忙时劳力紧张状况,也为闲散劳力提供了务工机会。
寨南的副业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其一,寨南砖瓦厂,建于村南临汇河地段,规模较大。其二,麻点。20世纪60至70年代,是供销社发展的黄金时期,寨南利用供销社住地优势,承揽了供销社(麻点、生产站、生资站、生活站)全部劳务,获得了颇为丰厚的经济收入。
寨南的民营经济经历了由曲折发展到健康发展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初,王善孝办起寨里街第一家车行,从事各类车辆维修,靠过硬的技术,为当时有名富户。回民马振九的面食加工店和后来发展成的牛肉铺和锅饼铺也为寨里第一家,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经久不衰。马振九、马振海、马振水三兄弟分家后各自继承祖业、诚信为本,经营有方,生、熟牛肉打出了品牌,驰名四乡,逢年过节,供不应求。张临易、张临成兄弟俩操祖传手艺、由打锡壶到打白铁、技艺精湛,生意红火。近20年来,随着村庄规划和道路建设,寨南的民营经济多集中在公路沿边和街道两旁。经营项目多为生产资料、生活用品以及建材、五金、储藏、饭店等。环寨南路为铁市一条街,桥头向北为购销、生资一条街:名气较大的有苏咸民的姜芽出口加工厂,王建禄的姜蒜出口加工厂,牛其江的冷存库,王希富的利民饭店,王永芝等人的建筑队。
寨南村自古就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民国初年,张雪亭和刘焕章等人创办寨里高等学校,培养出一大批教师人才,仅寨南就有10多名。这些人都成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兴教骨干。其中,名望较高的是王宪亭和程来芳。1976年程来芳调民政局,1978年底开始整理烈上资料,1979年成立党史办,程来芳是成员之一,1981年底批准退休,但他仍继续坚持修史编志至1994年离岗,至今仍量力工作不辍。寨南学生都在寨里完小就读。I969年,兴办寨南学校。1975年,东、南两村联办寨南联中,教学成绩突出,升学率常列全镇榜首。1980年其初中部并入寨里中学。寨南学生读书勤奋,不乏佼佼者。王秀菊是第一个大学生,在农大任教,现已退休。王伟之是恢复高考以来第一个医学本科生,后攻读博士,现为主任医师。
寨南人崇尚文明,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1957年,聘闻名省内外的“小金牙”豫剧团来村演出,演出剧目是《呼延庆打擂》等。戏园里人山人海,墙头上也爬满了人,该团接连两次来寨南演出,累计一个月,场场暴满。
1964年,寨南建戏园子,莱芜梆子剧团常来演出,给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年中央民族乐团来戏园演出,寨里唢呐高手张宗启(田增子)与乐团演员同台献艺,台下掌声不断。
1965年,寨里起会,中心在寨南戏园。20世纪70年代初,寨南戏园子成了县放映队的主阵地,也成了寨南人的文化娱乐场所。
1982年,寨南村委购进一批“东芝”牌12英寸黑白电视机,以每部补贴100元卖给村民,从此南村有了电视。
1983年,王学之,巩其中、程西江三人先为集体当拖拉机司机,后承包,发展到自己购买大货车,搞长途运输。
1986年,自行车,黑白电视机普及,农家有了客车。
1993年和1996年,两次在“三辣市场”召开物资交流大会,寨南与镇政府联手承办。
1994年,王兆松,王兆珠首先盖起了楼房。
1997年,彩电基本普及。摩托车开进寨南大多数家庭。2001年,寨南成为电话村。
2002年,盖楼户(有的三层)增加到30余家。寨里南村位处“刘元帅寨”旧址,有着古老的历史文化底蕴。近20多年来,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辉煌的寨里南村,是寨南人民勤劳智慧、开拓进取的结晶。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本文地名介绍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